傳統養生保健康 長壽秘訣靠養生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傳統養生種類比較多,大體可以中醫養生;食品養生;藥物養生;精神養生;心理養生;氣功養生;武術養生;辟谷養生;佛家養生;道家養生;儒家養生;書法法養生;音樂養生;五行養生;吟唱養生;吐故納新養生等等。這些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養生之術。
《內經》明確認識到人類在宇宙萬物中的特殊地位,指出:“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所以在萬物之上,根據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內經》的認識,原因有四:第一,人類與萬物雖然均由天地陰陽之氣化生,但人類不是一般之氣所化生,而是天地間最精華的氣運動變化所成就。可見,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根本在于物質構成的差異。第二,人類較其他生物具有更高級、更復雜的生命活動。神是生命的機能和表現,雖然其物也有“神”,但惟有人類不僅擁有其他動物不能比擬的復雜語言、豐富表情等外部征象,還具備高度發達的智能及自我調控能力。第三,因為人類有精神、意識的存在,使之能夠認識并掌握客觀規律,并利用它探索生命奧秘,以養生治病。所謂:“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指出:四時生、長、收、藏是自然也是人體陰陽變化的規律,欲養生必順之。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利用它促進或維持生命活動。第四,人類具有社會屬性,其生命和疾病與社會環境密切相關,因而《內經》作者特別重視調攝精神及精神疾病的防治,要求人們“恬惔虛無”、“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如此,方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是李少波教授經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總結出的行之有效的優秀傳統養生方法之一。
敬守忽失
如果擴充為幾句話,就是(心如鐵城,喜怒不侵。勿煩勿亂, 宜安宜寧。守善勿舍,依德依道。正形攝德,能君萬物。)
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也是不容易的。首先,就難抓的住。要是自己想一下自己近幾分鐘想的事情,有幾個是仔細解決過的呢! 再一點,人難經得起誘惑的,一受到誘惑就偏心了。就不是自己原有的心態了。所以要做到敬守忽失,也是慢慢來,做到多少是多少吧。
如果在工作中來做這一點,有個好處,事情不處理,事情還在那,所以不得不做。自然把一個個問題處理好,這是借工作來養成 敬守忽失的習慣了。現在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很多違背人的本性規律的,我們正在推行《內業與企業管理》的課程。但愿將來人人都能在一個 敬守忽失的環境下來工作。這樣做對企業是有好處的,如果員工都恭恭敬敬的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得當,那從工作上來說,不正是企業所需求的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