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小孩高燒不退 巧用物理降溫法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涼颼颼的秋季,是小兒感冒發燒的高發期。如果小孩高燒不退該如何降溫呢?有什么簡單實用的降燒方法可用嗎?應對小孩發燒,臨床上常用的降溫方法主要有兩種:物理降溫、藥物降溫。下面就來看家庭實用的物理降溫法吧。

四物理降溫法應對小孩高燒不退
家庭實用的物理降溫法:
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熱,就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熱時,會出現發抖的癥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后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于高熱降溫。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
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熱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p#副標題#e#
第四,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給發熱寶寶用藥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熱度不退,再次服藥需間隔4~6小時。給寶寶服用的退熱藥用量不可太大。例如,常用藥撲熱息痛,患兒每公斤體重服用10~15毫克。如過寶寶服用撲熱息痛一日量超過3克,即可發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損害。不宜在短時間內讓寶寶服用多種退熱藥,降溫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則寶寶會出現體溫不升、虛脫等情況。 退熱藥只是在寶寶發熱時才有退熱作用,寶寶不發熱時,服用退熱藥并無預防發熱的作用。在給寶寶服用退熱藥后,如果寶寶出汗較多,要及時給他補充水分,以免發生虛脫。
專家的建議是,孩子發熱不超過38.5℃,建議只用物理降溫,但如超過38.5℃或孩子有驚厥史,要及時用退熱藥。用藥過程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用一類退熱藥的時間別太長,發熱超過兩天最好換用另一類藥。
及早發現寶寶發熱的方法
摸:
平時經常摸摸寶寶的小手和頸部后面,既可知道寶寶體溫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寶寶的衣著是否合適,穿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寶寶的健康和舒適。了解了寶寶的正常體溫,一旦寶寶有發熱,你就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覺出了寶寶的體溫異常,可用你的額角接觸寶寶的額角,如果明顯感覺寶寶的額頭比你的熱,那么寶寶多半是發燒了。
看:
如果寶寶臉部潮紅、嘴唇干熱、哭鬧不安,或者沒有食欲時,寶寶很可能是發熱了。發熱時身體的水分消耗較大,如果寶寶的小便比平時的尿量少,且小便發黃、顏色較深,寶寶也可能體溫增高了。
測:
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是最確切的。通常用肛表測量小寶寶的直腸溫度較確切(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寶寶的腋下或頸部(正常體溫為36℃~37℃),測出的直腸溫度需減去0.5℃,腋下和頸部溫度應加0.5℃,得出的度數便是寶寶的現時體溫數,如此可知寶寶的準確體溫和是否發熱。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