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難,男護士更難,專業的男護士是難上加難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據統計,目前我國注冊護士總數為224萬名,而男護士僅有2.1萬名,占注冊護士總數的1%。而全球部分國家和地區男性護士占注冊護士比例接近10%,其中德國為17%,英國為12%,美國為5.7%,我國香港地區為18%。然而,由于歷史觀念以及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認識不夠,大陸地區男護士面臨著來自社會、家庭及自我概念沖突的巨大壓力,數量少、職業認同度低,流失率也較高,與醫療機構的需求形成鮮明對比。
社會的壓力
某針對住院患者及醫務人員對男護士的認可程度進行的調查顯示,對于男護士的知曉率達到70.12%,認為需要及非常需要男護士的為73.44%,但是愿意接受男護士護理的只占68.88%。社會把護理工作看成女性的職業,嚴重影響了男護士,使他們經常感到孤獨和自我懷疑。
來自工作的壓力
部分醫院管理者和醫務工作者片面地認為男護士僅有體力和精力的優勢,使男護士長時間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中,使他們在無法正視其他壓力時,更容易厭倦自己的職業。
護士形象的困擾
護士的“白衣天使”的形象在公眾的觀念中根深蒂固,男護士面臨形象上的挑戰,穿什么樣的衣服才能體現自己護士的身份也或多或少困擾著男護士。目前國內男護士大都穿與醫生相同的工作服,許多患者不能識別,需要在工作中不停地解釋,有時甚至鬧出不必要的誤會。專業醫用紡織品牌樂倍康表示,重塑新型男護士外觀形象,根據男護士的工作和身形特征,設計特有的工作工作服,方便其日常護理工作的開展,減少工作阻力。
家庭的壓力
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主導性的,很多家長尤其父親反對兒子選擇從事護理工作。國外研究表明,男護士們認為對他們最有利的支持系統是他們的家庭,特別是他們的妻子。而國內一針對男護士進行的“你是否會嫁給男護士”的網絡調查,明確表示“會”的只有5%。
那么,“護士先生”如何才能從這種兩難的境遇中突圍呢?
1、 認清未來護理事業發展方向,堅定自身職業選擇和設計理念;
2、 強化自身心理素質,專業不分性別,要更加注重專業能力以及專業表現;
3、 社會加強男護士的心理干預及繼續教育及深造,增強專業能力,讓病人、團隊對你產生足夠的信任、依賴,體現自己的真正價值。
標簽: